建筑整体轻量化是抗震减灾发展方向
浏览: 发布日期:2014-04-30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创规划师苏运升认为,建筑整体轻量化将是抗震减灾的发展方向。轻钢轻木体系已在汶川灾后重建中得到实践,其他轻质建筑材料也在国内得到普遍应用。同时,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也为轻质建筑材料在国内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建筑整体轻量化是抗震减灾发展方向
对于建筑如何实现抗震减灾,苏运升首先讲到的便是建筑整体的轻量化,而与此关系密切的便是建筑材料的选择。汶川、玉树、芦山等大地震的惨痛经验一再为我们敲响警钟,建筑材料必须要变革。
苏运升讲到,相比混凝土尤其是砖混建筑材料,轻质的建筑材料更有利于抗震防灾。传统的砖混结构建筑主要由脆性材料构成,抗折强度低。而新型建筑材料重量较轻,强度较高,有利于结构的抗震,以及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
而与实心砖相比,空心砖可节省大量的土地用土和烧砖燃料、减轻运输重量、减轻建筑物自重、降低造价,其保温、隔音降噪性能也较好。目前,我国正在慢慢淘汰实心砖,空心砖已经成为国家建筑部门的推荐产品。苏运升还提到,希望能够通过灾区重建逐步淘汰小青瓦。
在建筑保温方面,苏运升讲到,就轻量化的概念来讲,当前岩棉都算是重的,保温材料应采用A1、B1级的保温材料。
此外,苏运升还提到,除材料以外,建筑中所有构件之间的连接应该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建筑节点要有一定的柔性化处理,有利于缓冲地震波;建筑内部要形成一个更加坚固的内核,不仅可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可以避免水电造成的二次灾害。
工业化体系推进农村自建房发展
从汶川到玉树,再到此次芦山地震,民房受灾程度都较为严重,并且造成的伤亡较大。对于如何从建筑材料选择上降低地震对农村民房的破坏,苏运升表示,新型建筑材料由于成本高,在农村进行推广还具有一定难度。
对于农村自建体系,首要的是易建造。“农民的建房技术有限,而很多高科技材料没有做好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农民不能及时掌握这些材料的使用方 法。”苏运升表示。他介绍,目前,农村自建房还多采用砖混建造技术,而这种技术多是农民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渐掌握的,迟早是要被淘汰的。因此,在向农村引进 日本等国家的建造体系时,必须要做好产品说明,帮助农民建房。并且未来,随着人工费用的逐渐上涨,采用砖混建造技术的房屋的造价会不断上涨。而随着我国住 宅工业化的推动,新技术逐渐成熟,工业化建房的造价会不断降低,甚至有可能比采用砖混建造技术的房屋更便宜。
城镇化发展是轻质建筑材料推广的契机
关于轻钢轻木体系在国内的应用和推广,苏运升表示,汶川重建过程中曾使用了一些轻钢轻木体系,但目前轻钢轻木体系尚未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据 悉,日本在阪神大地震后开始广泛推广抗震建筑技术体系,目前,地震高发地区钢结构建筑占38%,木结构建筑占35%,混凝土结构建筑只占20%多,我国建 筑则主要以混凝土结构为主。“根据汶川地区重建经验,轻钢轻木体系适合在山区使用。”他说。
轻钢轻木体系除了可以在山区使用外,能否在全国普及?对此,苏运升认为,可以在全国农村自建房中推广。
苏运升表示,在我国,轻钢轻木制造商主要集中在东部,广东、上海、山东、北京等地都在辐射区内,地震灾区急需轻钢轻木体系。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全国建设重点由一二线城市转向了三四线城市,并将小县城、中心村、村庄等也囊括进去了。
据苏运升介绍,轻钢轻木体系技术主要向国外学习,但要想在我国推广却不能直接照搬,尤其要解决好隔音问题。
此外,他还提到,在推进试点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社会力量,采用半捐半建的方式,大力推广新技术。农村自建房如果能达到国家绿色标准,可以申请补贴,不仅可以减少农民建房的负担,而且对国家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有很大帮助。
博悦佳软瓷咨询热线:400-013-9278 / 18071719278(施先生)。